7 月 9 日这天(今天),范姐的酒店开业了。视频里,她眼角的笑纹里都盛满了欢喜,看着那栋曾搁置的建筑如今灯火通明、宾客往来,我内心的喜悦如同山间清泉,汩汩流淌,涤荡着每一寸心房。这场跨越近一年的缘分,不仅让一个 “半拉子” 工程重获新生,更成了我 “提升心性、磨练灵魂” 路上最生动的一课。
时间拉回 2024 年 8 月,那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至今仍清晰如昨。范姐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却又透着不甘,她说自己在色达自建的楼成了烫手山芋 —— 土建时包含的室内设计根本不符合酒店需求,找了深圳、成都的设计机构,项目却始终落不了地。当她说出能给到的设计费时,我心里迅速算了笔账:这点钱,恐怕连来回的差旅费都不够,更别说设计本身的价值了。那一刻,现实的考量像一堵墙,将恻隐之心挡在了外面,我拒绝了她。
接下来的几天,范姐没有放弃,一次次和我沟通。她讲佛学、讲对这个酒店的执念,那不仅仅是一栋建筑,更是她半生心血的寄托。而我,和她聊起在 “盛和塾” 的读书感悟,聊起《了凡四训》里关于 “立命”“改过” 的智慧。聊着聊着,一个声音在心底越来越清晰:“我是私心了无么?” 范姐此刻正陷在困境里,我真的要因为费用的多少,就对她的难处视而不见吗?
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?”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被功利心锁住的思绪。设计的价值,难道只能用金钱来衡量吗?如果能用自己的专业,去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人,让一个几乎停滞的项目重新运转,这份意义,或许比单纯的设计费要珍贵得多。那一刻,之前的犹豫和算计烟消云散,我做出了决定:去色达,帮她重新设计酒店。
记得第一次踏上色达的土地,看着那栋框架初具却略显孤独的建筑,心里没有丝毫后悔。我和李老师同范姐一起勘察现场,一点点梳理需求,推翻不合理的设计,重新规划空间布局。过程中,资金的紧张带来了不少限制,但每一次找到巧妙的解决方案,每一次看到范姐眼里重新燃起的希望,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。这种满足,无关报酬,只源于 “做了正确的事” 的踏实。
如今,酒店开业的视频里,温暖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精心设计的角落,宾客的笑容印证着项目的成功。范姐说:“没有你,就没有今天的一切。” 而我想说,是这场相遇,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 “提升心性、磨练灵魂” 的真谛 —— 它就藏在放下私心的瞬间,藏在伸出援手的行动里,藏在见证他人因自己的付出而收获幸福的喜悦中。
这场始于偶然的帮助,最终成了一场双向的成长。范姐圆了她的酒店梦,而我,在付出的过程中,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温柔而深刻的磨练。